藏象学说
概述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指深藏于体内的脏腑器官
象:指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在机体外部的表现
藏象: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来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
1、脏腑
五脏:心,肺,脾,肝,肾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胆,脉,骨,髓,脑,女子胞
2、精,气,血,津液
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五脏是重点)
• 一是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 二是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关系。
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 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 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 通过分析人体反应于外部的临床表现(即征象),来认识内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脏腑
一、五脏
(化生和贮藏精气)
一、五脏——心
五脏之首,五行属火,与小肠相表里
生理功能
(血液流动、生血、
1、心主血脉
主血1:心气 推动血液的运行,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
↓
心阴+心阳互相协调→→推动调节心脏搏动→→血液正常输布
心阴不足:心脏搏动过快而无力
心阳不足:心脏搏动迟缓而无力
主血2:具有生血的功能
主脉: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
心、血、脉三者共同形成一个循环于全身的密闭管道系统
2、心主神志
——广义之神: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主宰
——狭义之神:主宰人体的心理活动
• 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 病理:失眠、多梦、健忘、精神不振、谵妄、昏迷等。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
心的系统连属
• 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喜”有关
• 在体合脉——指全身血脉都属于心
• 开窍于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
• 在液为汗——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五脏——肺
肺为华盖(盖在别的脏器上面),五行属金,与大肠相表里
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肺为“娇脏”
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主一身之气:主持、调节全身之气
主呼吸之气: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为主司呼吸运动的器官
• 生理: 呼吸通畅,均匀,卫外能力强(抵御外邪入侵)
• 病理: 呼吸气短,喘促,易外感
2、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①肺的宣发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
②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
③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
——肃降:肺气向下通降的作用
①肺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②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肾和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③肃清肺和呼吸道异物
3、通调水道
——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
通调水道的病理表现
4、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至全身。
助心行血:全身的血和脉虽然统属于心,但血液在全身的循环尚需要肺的协助
——主治节:治理调节全身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
①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
②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
③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运;
④调节水液代谢
系统连属
(1)在志为悲忧——肺的功能与情志“悲、忧”有关
(2)在体合皮,在华为毛——皮毛依赖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滋养
(3)开窍于鼻——鼻为呼吸的通道,与肺相连
(4)在液为涕——鼻涕为肺精所化,经肺气的宣发布散于鼻窍
一、五脏——脾
后天之本,五行属土,与胃相表里
生理功能
一、主运化
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
——运化水谷: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
饮食物→胃(受纳和腐熟)→小肠(泌别清浊)
——运化水液: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二、脾气主升
——主升清:脾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给营养)
——升举内脏: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下垂(顶住器官位置)
病理
① 脾不升清: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腹胀、便溏、泄泻等症。
② 脾气下陷:内脏下垂,胃下垂、肾下垂、脱肛等。
三、主统血
——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溢于脉外
• 生理:气固摄血液功能正常——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发生出血。
• 病理:脾不统血——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肌衄等。
系统连属
(1)在志为思——脾的生理功能与情志“思”有关
(2)在体合肌肉 ,主四肢 ——脾的运化功能与肌肉四肢的壮实密切相关
(3)开窍于口—— 人的食欲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
(4)在华为唇——口唇的色泽可以翻译脾气功能的盛衰
(5)在液为涎——涎为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
一、五脏——肝
刚脏,五行属木,与胆相表里
生理功能
1、主疏泄
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功能,使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
—调节气机(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 生理: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正常有序
—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
• 生理: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气机疏通畅达→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协调平衡;胆汁的分泌与排泄正常。
—调节精神情志:情志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调节生殖功能
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密切相关
2、肝藏血
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人动——血运于全身;
人静——血归于肝
系统连属
(1)在志为怒——肝的生理功能与情志“怒”有关
(2)在体合筋——全身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
(3)在华为爪——爪甲乃筋之延续
(4)开窍于目——肝的经脉上联目系
(5)在液为泪——泪由肝精、肝血所化生
一、五脏——肾
先天之本,五行属水,与膀胱相表里
生理功能
1、肾藏精
指肾具有储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
精: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广义之精:人体内一切有形的精微物质。
狭义之精: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
2、肾主水
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作用。
• 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主宰者整个水液代谢,肺、脾等脏腑• 对水液的输布等均依赖于肾的气化作用。
• 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于肾的气化作用直接相关。
• 病理:肾气虚衰→气化功能失常→尿少,尿闭,水肿/小便清长,尿多,尿频
3、主纳气
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
• 生理:呼吸均匀调和
• 病理:呼吸表浅,动则气喘,呼多吸少,,称之为“肾不纳气”
系统连属
(1)在志为恐——肾的生理功能与情志“恐”有关
(2)在体合骨,生髓——肾精具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和滋生骨髓、脊髓、脑髓的作用
(3)在华为发——发的生机根源于肾,肾藏精,精化血,血养发
(4)开窍于耳和二阴——听觉依赖于肾中精气的充养
——肾于尿、粪的排泄,生殖功能密切相关
(5)在液为唾——唾为肾精所化,润泽食物、滋润口腔,滋养肾精
二、六腑
二、六腑——胆
附于肝,与肝相表里
生理功能
1、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汁,味苦,呈黄绿色,生成于肝,贮存于胆,在消化食物过程中向小肠排泄,以助脾胃运化。
胆汁的生成和排泄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
2、主决断
胆具有判断事物,做出决断的作用
二、六腑——胃
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与脾相表里
生理功能
1、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接受和容纳的意思;
腐熟:指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变成食糜。
病理:胃脘胀痛,纳呆厌食,嗳腐吞酸,或多食善饥等。
2、主通降,以降为和
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后,必须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所以说胃主通降,以降为和。胃的通降作用还包括协助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大肠及协助大肠传化糟粕
病理
胃失通降 ,浊气上蒸→纳呆、胃脘胀满或疼痛、口臭、 腹胀、大便秘结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嗳气、呃逆
二、六腑——小肠
位于腹中,上接胃,下通大肠,与心互为表里。
生理功能
1、主受盛和化物
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将其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
病理:腹胀、腹痛、便溏等
2、泌别清浊
小肠将经过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将水谷精微吸收,再经脾运化输送至全身,把食物残渣下送大肠。
病理:小便短少、泄泻、便溏等。
二、六腑——大肠
位于腹中,上接小肠,下接肛门,与肺互为表里
生理功能
1、传化糟粕
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二、六腑——膀胱
二、六腑——三焦
脏腑之外,躯体之内的整个体腔
生理功能
1、通行原气
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到达和作用于全身
2、运行水液
体内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和肾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的升降出入。
三、奇恒之腑
三、奇恒之腑——脑
三、奇恒之腑——女子胞
三、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既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学说:是研究人体基本物质的构成、输布及其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说
精气血津液生成和代谢←→脏腑经络生理活动能量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 精: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 狭义之精: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
《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子二八……精气溢泄,阴阳和故能有子”,是“精”概念的原始本义。
• 广义之精:指人体一切精微物质的总称。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脏腑之精等一切精微物质
二、精的生成
•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灵枢·天年》“以母为基,以父为楯(dun)”
•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又称“水谷之精”。脾气健运,变饮食水谷为水谷之精,是人出生后赖以维持生命的精微物质。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联系
1、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1)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不断培养和充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
(2)后天之精必需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才能泉源不绝。
2、先天与后天精气相辅相成,同归于肾,组成肾中精气。
三、精的功能
1、繁衍后代:先天之精+后天之精生殖之精:繁衍生命
2、濡养人体:滋润濡养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
3、化气化血
无形为气,有形为精。
精转化为血,“精血同源”
4、精能化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为精所化生。
只有积精,才能全神。
(心主神志)
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 气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具体物质,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
• 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的生命进程。
• 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二、气的生成
(1)肾为气之根
(2)脾胃为生气之源
(3)肺为生气之主
气生成的基本条件
(1)来源充足(有气来)
(2)脏腑功能正常(能生气)
三、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
(1)含义:激发促进生长发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作用表现:气以自身的升降出入的运动去推动和激发机体各方面的功能活动
(2)生理表现
• 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 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 推动血液的生成与运行
• 推动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3)病理表现:气虚推动无力
• 生长发育迟缓、早衰
•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减退
• 血行迟缓——血瘀
• 津液停滞——痰饮、水湿、水肿
2、温煦作用
(1)含义:人体之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恒定体温
(2)生理表现:
• 温暖机体,维持体温的恒定
• 温煦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 维持血液,津液等液态物质正常运行
(3)病理表现:
• 气不足则寒,气有余则热
3、防御作用
(1)含义:气既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又有在病邪入侵的状态下驱邪外出的能力
(2)生理表现
• 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 驱邪外出,防止病邪损害机体
• 自我修复,恢复健康
(3)病理表现:
4、固摄作用
(1)含义:控制,统摄,约束之意
气对于体内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统摄和控制、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
(2)生理表现:
①固摄血液,防止溢出于脉外
②固摄汗液,尿液,使其有节制的排出,防止其异常流失
③控制唾液、胃肠液的分泌
④固摄精液,防止妄泄而耗损
(3)病理表现:
5、气化作用
(1)含义:是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
• 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
• 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四、气的运动
• 气机:气的运动,谓之气机
气运动的生理病理表现
气机调畅:气的运行畅通,升降出入正常,是人体健康的象征
气机失调:气的运行阻滞不畅,或升降出入异常,是人体疾病的表现
气的运动与脏腑的关系
五脏而言
• 心肺在上,上者宜降
• 肝肾在下,下者宜升
• 脾胃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六腑而言
• 六腑以降为顺,宜降
• 降中寓升(小肠吸收水谷精微)
五、气的分类
气分布在不同的部位,表现出不同的功用
上气(宗气)
中气(脾胃之气)
下气(元气)
行于脉中——营气
行于脉外——卫气
1、元气
• 来源:由肾中之精气所化生,赖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补充
• 分布:根于肾,通过三焦布达全身
主要功能: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 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在肾之元气(为肾气)
• 对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有激发、推动的作用——循行全身之元气
临床意义
元气充沛: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活力旺盛,体健少病
元气虚弱:生长发育迟缓,脏腑功能减退,体弱多病
2、宗气
• 来源:肺吸入之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气相合而成
• 分布:积聚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
• 功能:走息道,而司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
临床意义
宗气旺盛——声音宏亮、呼吸调匀、脉搏有力、节律均匀
宗气不足——声音微弱,呼吸气短,脉搏无力或散大躁动
3、营气
• 来源: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中的柔和精粹部分
• 分布:行于脉中,随血流循行于全身
• 功能:营养全身,化生血液
4、卫气
• 来源: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中的慓疾滑利(就是比较nb的)部分
• 分布:行于脉外,敷布于体表
卫气(卫阳)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1)“血府”: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血液在脉中循行于全身,所以又将脉称为“血府”。
(2)“离经之血”:血液不在脉中运行而逸出脉外,则形成出血,称为“离经之血”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功能
1、濡润和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器官
2、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四、血的运行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 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胃液、肠液等
• 正常的分泌液——涎、唾、涕、泪等
• 排泄液——汗、尿乃津液所化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二、津液的代谢
1、津液的生成
• 物质来源——“饮”
• 脾胃运化
• 小肠主液
• 大肠主津
2、津液的输布
• 肺主通调
• 脾主运化
• 三焦决渎行水
• 肾的气化
• 肝调畅气机
3、津液的排泄
• 出汗——肺气宣发
• 呼气——肺主呼吸
• 排尿——肾主气化
• 排便——大肠传导
三、津液的功能
1、滋润濡阳
• 津液有着较强的滋润和濡养作用。
• 津的质地较清稀,其滋润作用较明显,而液的质地较浓稠,其濡养作用较明显。
2、化生血液
• 津液是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津液还有滑利血脉的作用
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
(一)气能生血
气是血液化生的动力,气为血液化生的原料
• 机理:气是血液化生的动力,气为血液化生的原料
• 生理:气充盛则血液充足
• 病理:气虚亏则血虚
• 治疗:补气生血、
(二)气能行血
气直接推动血行;气通过促进脏腑功能而推动血行
• 机理:气直接推动血行;气通过促进脏腑功能而推动血行
• 生理:气行则血行
• 病理:气虚、气滞则血瘀,气逆、气陷可出血
• 治疗:补气、理气、降气、升提
(三)气能摄血
血液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体现于脾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
• 机理:血液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体现于脾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
• 生理:气摄血,防止血液溢出脉外
• 病理:气不摄血则出血
• 治疗:补气摄血
2、血为气之母
(一)血能养气
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
• 生理:血足则气旺
• 病理:血虚则气虚
• 治疗:养血益气
(二)血能载气
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 而运行全身
• 生理:血为气的载体
• 病理:气随血脱
• 治疗:补血兼补气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能生津
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
气能行津
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
气能摄津
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
津能载气
津液是气运行的载体之一,脉外之气依附于津液才不致失散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精血同源
津血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