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营养2
学习目标
五、辅食添加原则方法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complementary feeding
六、婴幼儿合理喂养
Reasonable feeding in infant
七、幼儿营养状况评价
Evaluation of nutritional status in young children
八、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病(掌握)
Common nutritional deficiency diseases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7—12月婴儿引入辅食的生理学依据
1、营养需求的增加
7-12月母乳喂养婴儿
99%铁/75%锌/80%VitB/56%VitB
50%VitC需要通过其他食物补充
2、生理发育成熟度
6个月婴儿口腔发育已具备进食半固体食物
3、行为发育相适应
4、过早添加辅食
(不利之处:母乳喂养易提前终止;增加过敏性疾病风险;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引发胃肠不适导致喂养困难)
食物选择
1、第一阶段食物(6-8月龄)
泥糊状食物(强化铁的米粉、红肉、禽蛋、鱼类补充铁和锌)
2、第二阶段食物(9-11月龄):碎末状/颗粒状
乳类为主:继用母乳或配方奶喂养维持在600ml以上
3、第三阶段食物(12-24月龄)
种类丰富(块状固体):谷物、素菜、水果、动物类
(母乳、配方奶应持续到24个月)
引入辅食的方法
1、食物转换循序渐进
单一食物引入的方法可帮助了解婴儿是否出现食物过敏
2、培养进食技能
7-9月龄后,食物的质地从泥糊状过渡到碎末状可帮助婴儿学习咀嚼,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
3、提倡顺应喂养
及时感知婴幼儿发出的饥饿或饱足信号,并恰当回应
小结
1、辅食是指除母乳及配方奶以外的所有固体、半固体及液体食物。引进其他食物的过程从婴儿6月龄开始,到24月龄完成。期间鼓励持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
2、根据婴幼儿对营养的需求及其消化代谢器官的发育水平,提供泥糊状食物和固体食物,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利用婴幼儿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发展,逐步训练和培养婴幼儿的自主进食能力。
3、食物制备应将人们的传统喂养模式考虑在内,首选引入铁强化食物以及一些绿色蔬菜和水果,并逐步增加动物类食物。不建议在1岁以内的婴儿食物制作过程中添加糖、盐以及其他调味料。
4、顺应婴幼儿需求喂养有助于健康饮食习惯形成,有长期而深远影响。鼓励父母对婴儿的饥饿和饱足信号做出正确反应◇避免以进食作为安慰或奖励。
添加辅食目的
1、补充乳类不足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milk
2、为断乳作准备 Preparation for weaning
辅食分类
淀粉类
蛋白质
维生素矿物质/水
能量
婴儿添加辅食时间顺序
月龄 添加目的(所需营养素)
1~3个月 Vit C、B族、VitD、能量(用匙喂)铁、钙
(鱼肝油、鲜果汁 菜汤、米糊乳儿糕 婴儿米粉)
4~6个月 各种维生素、纤维素能量(训练咀嚼能力)
(米粉、菜果泥、粥、烂面、面包、鱼泥)
7~9个月 蛋白质、铁钙锌等矿物质、各种维生素、纤维素
(菜果泥、蛋黄、鱼泥肉末、豆制品)
10~12个月 蛋白质、各种矿物质、各种维生素、纤维素
2餐谷类+2~3餐乳类
厚粥、软饭、面包、鱼、碎肉、水果、全蛋
关于辅食喂养——过敏问题
1、20世纪90年代:婴幼儿食物过敏可能与食物引入年龄有关。建议限制或推迟摄入易引起过敏食物主要:牛奶、鸡蛋、鱼、麸质花生和坚果
2、2005年欧美等系列研究:大于6月应添加辅食可能容易诱导耐受,进行评估(特异性IgE或皮肤点刺试验强阳性食物暂缓添加),制定治疗方案
辅食添加注意10项(重要)
(1)胎龄越小,添加辅食时间越晚
(2)婴儿辅食保持原味,不添加任何盐、糖及其它调味品
(3)生后第一年不食牛奶,单一食物引入法可发现食物过敏现象
(4)商品化食物摄入占比高,致素菜摄入减少
(5)烹调宜蒸/煮/炖等方法,不采用煎/炸/烤等方法
(6)婴幼儿进餐时间固定/场所安全,一餐20分钟以内
(7)进餐氛围平和(不批评、不嬉闹)
(8)父母科学进食行为是孩子的榜样
(9)坚果/葡萄/果冻等不适合给婴幼儿食用,以免窒息
(10)定期监测婴幼儿体格指标,促进健康生长
生命早期营养“编程”一生健康
英国 辛格哈尔教授
代谢程序性变化——著名都哈理论
1、婴幼儿合理营养:不过量、不过少
2、婴儿:母乳是最佳食品
3、母乳喂养儿其在成年后发生肥胖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风险很低
4、普通配方奶粉:喂养儿表现出加速生长现象(catch-up)
(普通奶粉蛋白质含量比母乳高70%)
生命早期营养与表观遗传学
(不考、不重要、仅作参考)
1、营养与疾病发育起源
2、早期营养与表观遗传的关系
营养素通过母体遗传给后代从胚胎期开始收到突变威胁:点突变、碱基修饰、染色体改变、基因沉默
营养因子可能引起三种相互作用的表观遗传机制: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miRNA
3、孕期母体饮食引起的表观遗传机制
4、微生物、表观遗传学与生后早期营养
5、生命早期营养对DNA甲基化、衰老的影响
幼儿合理喂养
此期生长速度较1岁前有所减慢,但仍是脑和机体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较为迅速的时期,此期营养需求仍明显高于成人。
幼儿膳食注意事项
幼儿平衡膳食(膳食特点)
• 保证充足的热能和优质蛋白质供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之需,食物 + 奶类(500~600ml)
• 食物种类多样化,半流质→软饭,食物细软烂
• 胃容量小,消化酶分泌有限,进餐5次,每晚适当补充牛奶或配方奶
• 避免挑食、偏食、贪食、多吃零食
• 多吃富含钙、铁、维生素A、B、C、D和叶酸的食物
培养小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及行为
对今后一生健康大有益处!
不挑食
不偏食
不贪食
慢性病流行特点
疾病受遗传影响↓ 环境影响日趋↑
教育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健康寿命
儿童预防到位生命中后期得到回报
生命早期1000天(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营养已成为预防成年期慢病的重要手段
小儿达到最佳的生长发育状态需具备
家庭的和睦 Family harmony
平衡的膳食 Balanced diet
合理的营养 Rational nutrition
适当的运动 Appropriate exercise
充足的睡眠 Adequate sleep
规律的生活 Regular life
幼儿营养状况评价内容
婴幼儿各系统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
膳食调查及总体评价
通过膳食调查(回顾询问法),了解小儿每日能量及各类营养素的摄入量,对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结合体格及各系统发育、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地对小儿营养状况作出评价
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病
钙与维生素D缺乏症
营养性vitD缺乏性佝偻病
定义:
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为维持血钙水平对骨骼造成的损害
Vit D来源
母体-胎儿转运
食物中的维生素D
皮肤光照合成
病因
围产期VitD不足
食物中VitD不足
日照不足
生长发育快
(早产儿、双胎婴儿)
疾病影响
(胃肠道或肝肾疾病)
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
皮质激素
Vit D的生理功能
• 促进肠道粘膜钙磷吸收
• 增加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 磷的重吸收↑↑,骨矿化↑
• 成骨细胞增殖↑ / 破骨细胞分化↑/ 骨矿化↑
防治
(每平方厘米皮肤在3小时日光浴直晒后合成维生素D18IU)
牛奶含有促进人类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需的几乎一切必需营养成分,也是钙磷的最佳来源。
解决人群钙缺乏和改善人群的钙营养状况,应通过增加奶类和奶制品的消费量以及通过大众食品为载体强化钙
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NIDA)
定义
☆ 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Hypochromic
microcytic anemia,血清铁蛋白↓
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 小儿常见一种贫血,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 是我国小儿四病防止之一
NIDA病因
NIDA临床表现
(血色素正常:女-110~150g/L 男-120~165g/L)
NIDA防治
铁剂治疗后反应
• 口服铁剂12~24h后,临床症状好转,神经系统症状减轻、食欲↑
• 网织 RBC1周后↑,1~2周后Hb↑
• 如治疗满意,Hb恢复正常,铁剂再用6~8周
锌缺乏
锌的生理功能
1、促进生长发育:
参与多种蛋白质、核酸合成
参与多种代谢酶的活性和构成
缺乏: 小儿生长发育障碍/身材矮小
2、促进免疫功能:
缺锌→胸腺萎缩,T细胞功能↓
3、促进食欲,机制复杂
锌缺乏的原因
1、摄入不足: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地区的儿童
锌+植酸→锌吸收↓
母乳锌生物利用率较牛奶高
人工喂养、生长发育快、用TPN者
均易发生锌缺乏
2、肠道吸收不良:慢性腹泻
3、丢失过多:钩虫病(失血)、烧伤、创伤
4、疾病:长期感染
VitA缺乏症
目前仍是不发达国家中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4岁以下
儿童的主要疾病之一
病因
原发性: 新生儿血清Vit A和胡萝卜素
浓度很低(其很难通过胎盘)
血浆中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
至青春期才到成人水平
消化吸收:膳食中脂肪含量过低,急性胃肠炎等
储存利用:肝脏疾病影响Vit A储存
传染性消耗性疾病会耗尽已储存的Vit A
Vit A缺乏的防治
注意 Vit A过多症(中毒)
Vit B1/B2缺乏症
原因: 以精白米为主,没有及使添加辅食
缺乏合理喂养,或经济条件差等
表现: VitB1缺乏:淡漠、疲乏、食欲差
VitB2缺乏:口舌炎、溃疡、疼痛、
生长发育受损
防治
• 不要吃过于精制的精白米或面粉
(不要丢弃米汤)
• 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
• 食物应多样化(瘦肉、鱼、坚果、豆类)
• 婴儿可用配方奶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定义:
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常伴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
主要见于3岁以下儿童。
☆ 急性者: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
☆ 慢性者:常伴有多种营养素缺乏
☆ 常发生于收入较低的家庭、边远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儿童
病因
诊断
病史:喂养史、疾病史等
体重:
轻度:其体重低于同龄同性别人群中位数-2SD
中度:其体重低于同龄同性别人群中位数-2 ~3SD
重度:其体重低于同龄同性别人群中位数-3SD
实验室检查:血清白蛋白
预后和预防
预后:取决于营养不良发生年龄、持续时间及其程度
以年龄为重,年龄愈小,其远期影响愈大
易影响其认知和抽象思维能力
预防:合理喂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人工喂养或母乳喂养)
防治传染病及时纠正先天性畸形
推广应用生长发育监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