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期末资料


前言:非常感谢hy美女提供的资料
❤❤❤
神!
伟大!无需多言!


一、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动能

1. 人工智能市场规模: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制造业、零售业、电信行业和医疗健康等四大行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采用率均取得较快增长。专家预测,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全球贡献近90万亿元的经济价值,其中我国将突破30万亿元,占比超过四成。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推动信息化技能从数字化、网络化,全面进入到智能化时代。

2. 引入新质生产力
从ChatGPT到Sora,从虚拟思维世界的“模拟器”到现实物理世界的“模拟器”,有人将这个跨越形象地比喻为“从读万卷书到行万里路”。Sora跨出的这“一小步”,实际上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大步”,全球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冲刺。
向高科技制高点发起冲锋重任下,如果还是依赖落后生产力、低效生产力、传统生产力,极难完成目标。因此,只有突破以往局限,寻求新质生产力,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 教学目标:
在数字经济成为大趋势、我国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理解新质生产力新的内涵和特征。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分析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探讨适合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
充分认识新时代青年应如何以青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4.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动能之间的关系
充分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
在理论层面阐释清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

(一)新质生产力是什么?:深刻理解和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

1. 总书记公开讲话提到“新质生产力”(P14)
2. “科技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中心思想(P15)
3.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发展科技与生产力(P16)
4. 新质生产力(P17)
5. 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定义、理论内涵(P18)
6. “新”与“质”体现在哪里?核心要素、关键提升点(P19)
7. 新质生产力的特征(P20)
8. 创新成为各地“新春第一会”鲜明标签(P21-22)
9. 经济第一大省发力拼创新(P23)

(二)为什么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顺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构筑新竞争优势和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实践回应
1. “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背景——历史的角度(P25-26)
2. “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背景——现实的角度(P27)
3. 一、新质生产力是我国顺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特点(P28)
4. 二、是我国构筑新竞争优势和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P29)
5.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实践回应(P30-31)
6. 成都地铁的“幕后大脑”实现“一车一档”(P32)

(三)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及实现路径

举全国之力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全面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
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为形成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1. 一、举全国之力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先进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P35)、上海交通大学25项高科技成果亮相第二十五届高交会(P36)
2. 二、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P37):中国新药研发力量正在崛起(P38)、
3. 三、全面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总决赛在上海成功举办(P40-41)
4. 四、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P42):上海交通大学携手百度智能云,发布AI for Science重要成果(P43)
5. 五、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为形成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P44)

二、解码全国两会 展望社会经济发展

1. 前言(P1)
2. 教学要点(P2)
一是讲清楚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二是以政府工作报告和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为依据,讲清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重大政策,尤其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新动向新部署。
三是要引导学生了解全国两会的制度安排、运行程序、重大成果,深刻理解我国民主制度的优势和实践成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3. 教学重点(P2)
• 要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等多维角度,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 要紧密结合全国两会讨论的重点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和任务,了解党和国家年度重大政策举措。
• 教学中要增强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政策及其给自身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全国两会来龙去脉

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6)
1. 全国两会时间节点(P7)
2. 全国两会概况浏览(P8)
3. 全国两会历史由来(P9)
4. 人大与政协比较(P10)

(二)全国两会热点重点聚焦

1. 全国两会新词热词(P12-13)

2.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P14):
(1) 2023年工作回顾(P15-17)
(2)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P18-20)
(3)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P21)
(4) 今年部分重点工作(P22-26)
3. 注重把握好五种关系(P27)

4. 热点重点聚焦
(1) 新质生产力(P29-32)
(2) 经济发展深化改革(P33-34)
(3) 民声、民生(P35-38):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民营企业

5. 领悟李强总理的重要讲话(P40-43)
(1) 2023年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3) 展望未来 要大力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4) 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三)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

1. 有力指导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三高三新三化(P45)
(1) 讲清一个关系(P47)
(2) 深化两方面认识(P48)
(3) 把握三个要点(P49)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重要讲话
(1) 环境资源(P50-52)
(2)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P53-54)
(3) 新兴领域战略能力(P55-57)

3.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全国两会讲话精神(P58)

三、文明创新发展的中国表达

1. 教学重点
(1) 守正与创新的关系阐释:阐述中华文明如何在坚守传统中转型现代,体现传统与现代、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2) 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性分析:剖析资本主义文明的利弊与局限,体现中国发展道路对其超越突破的必要性。
(3) 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中国发展丰富自身文明,并对全人类作出重要贡献,包括经济、科技、社会治理等领域成就,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教学难点
(1)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的深层次理解: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内在动力、机制及影响,需要结合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
(2) 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突破的复杂性:如何准确把握超越突破的切入点,以及中国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3) 人类文明发展的多元性与互动性的把握:展现人类文明多元互动,揭示不同文明间的融合影响,凸显中国在全球文明图景中的独特作用。

(一)守正与创新: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

1. 守住根脉,推动“两创”,赓续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P5-8)

2. 坚守魂脉,推动“两个结合”,推进中华文明的时代创新(P9-14)

3. 担负使命,推动转型,实现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中国式现代化)(P15-19)

(二)突破与超越: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突破

1. 以“人民至上”超越“资本至上”(P21-25)

2. 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超越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P26-28)

3. 以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西方“普世价值”(P29-31)

(三)引领与创造:人类文明的丰富拓展

1. 拓展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类文明走向多元共存(P33-36)

2. 重塑文明交往格局,引领人类文明走向交流互鉴(P37-42)

3. 创造文明崭新形态,提供人类文明现代发展的全新选择(P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