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疾病的分布
第一节 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
一、描述疾病发生频度的指标
(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一般为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确定观察时间:发病率计算必须以特定观察时间为准。 一般以“年”为单位。
发病时间:该率以新发病例来计算,必须了解发病时间。
(急性易确定,慢性很难确定)
分母(denominator)的确定
– 同期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口,必须符合
①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的人群。
②必须有可能患所要观察的疾病(不能包括已患病或有免疫力的人群)。
–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以年平均人口计算
分子(numerator)的确定
– 新发病例
– 多次发同一种病
• 在对比不同资料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发病率的标化。
发病率的应用:
• 测量疾病的发生强度
• 探讨发病因素
• 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
注意:
• 常用于对一些急性疾病,死亡率较低的疾病分布进行描述。
• 发病率的准确性受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性影响。
(二)罹患率(attack rate)
也是衡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度的一个指标。不同的是罹患率的观 察时间通常是日、周、月、一次流行或暴发期,即在短时期内新病例的发生情况。 一般用于小范围和短时期的疾病流行。 与发病率最主要的区别是观察时间短而灵活。
罹患率的应用:
•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如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的爆发流行情况
• 在暴发调查中, 测量暴发疫情的强度,并用来探讨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系
(三)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是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在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续发病例、二代病例)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 可用于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包括不同条件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家庭中的儿童数 、家庭人口数 、经济条件等) • 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如免疫接种、隔离、消毒等措施的评价)
二、描述疾病存在频度的指标
(一)患病率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种疾病的病例数(新、旧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患病率用以表示病程较长的疾病(如慢性病)在某一时点(或时期)存在频率高低的指标
患病率升高、降低的原因
• 病程延长↑ / 病程缩短↓
• 病人寿命延长↑
• 病死率增高↓
• 新病例增加(发病率上升)↑/ 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
• 病例迁入↑/ 病例迁出↓
•健康者迁出↑/健康者迁入↓
• 诊断水平提高↑
• 治愈率提高↓
• 报告率提高↑
(二)感染率
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中,有某病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可用于隐性感染较多或潜伏期较长的疾病研究。
感染率应用:
• 多应用于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
• 在具有较多隐性感染的疾病调查中应用较多,如结核病、乙型肝炎等
• 评价人群健康状况
三、描述疾病死亡频度的指标
(一)死亡率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在特定的人群中发生死亡的频率。死亡率可反映一个人群总的死亡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经济和文化水平的综合反映。
死亡率应用
• 反映一个人群总的死亡水平,是衡量人群因病、伤死亡危险大小的指标。
• 评价医疗卫生、社会发展水平
• 探讨病因
•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二)病死率
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病死率应用
• 反映医生及医院的医疗水平 • 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注意:
• 受疾病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水平和医院治疗水平的影响。
• 在不同病死率进行比较时要考虑可比性,如疾病严重程度、医疗设备条件等。
(三)生存率
生存率是反映疾病防治远期效果的一个指标。
通常指随访满n年(通常为1、3、5年)后,还存活的病人所占的比例。
生存率应用
• 常用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或其它慢性病的生存研究中。
• 反映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
• 用于评价某些病程较长疾病的远期疗效或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
四、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流行强度是指某病在某地、某人群中一定时期内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其特征,常用散发、爆发、流行表示
1、散发:sporadic
某病在一定地区发病率呈现历年一般水平(一般为当地前三年该病的平均发病水平)
2、暴发:outbreak
短时间,小范围人群中突然出现许多相同病例的现象
3、流行:epidemic
某病在一定地区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散发水平的3-10倍
4、大流行:pandemic
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期内可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
第二节 疾病分布的形式
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时间、地点和人群的发病率、 患病率、死亡率等表现形式
一、地区分布
(1)疾病在不同国家间及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
(2)疾病的城乡分布
由于生活条件、卫生状况与人口密度、 工业污染、动植物分布、个人习惯等等方面的不同,许多疾病表现出城乡差异
(3)疾病的地方性
• 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某些疾病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地方性
二、时间分布
(1)短期波动(暴发)
• 在一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即该病最长潜伏期内,某病的病例数突然增多称为暴发。如,食物中毒、麻疹流行。
• 短期波动与暴发含义接近,区别在于其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常见于伤寒、痢疾、甲肝、食物中毒等
(2)季节性
• 传染病
– 严格的季节性:虫媒传染病,如疟疾、乙脑
– 季节性升高:肠道、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痢疾
– 无明显的季节性:经体液传播的传染病
• 部分非传染病亦有季节性
– 花粉病
– 脑出血
– 心血管疾病
(冬季高、夏季低、褪黑素分泌节律性、气温气压等)
(3)周期性
疾病每隔一定周期后发生一次较大的流行现象,称为周期性。大多为呼吸道传染病。
例:麻疹、流脑、百日咳
(4)长期变异
• 从较长的时期(几年或几十年)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流行因素、病原体、临床表现的变化趋势
三、人群分布
研究疾病的人群分布是探讨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种族、家庭和行为生活方式等人群特征
研究疾病人群分布的最根本目的:
1、根据人群分布特征,寻找可能的致病因素或病因线索;
2、确定重点防制对象
(1)年龄
由于不同年龄人群的易感程度、生活习惯及活动范围不同,某些 疾病与年龄关系较密切
1.分析方法
– 横断面分析,cross sectional analysis
分析潜伏期短和病程短的急性病或传染病的年龄分布
– 出生队列分析,birth cohort analysis
分析慢性病和潜隐期长的疾病的年龄分布
前者常用于急性疾病,主要分析同一时间各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但对于慢性病,因其暴露时间可能很长,而且致病因子强度在不同时间内可能不同。因此用横断面分析法,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
(2)性别
因感染条件、胜利条件、行为、职业差异等导致许多疾病在性别上的差异
(3)职业
在劳动生产环境中接触有害致病因子导致职业病和职业相关疾病
(4)种族和民族
种族之间疾病病种及发病率有一定的差异,可以考虑遗传、生理、风俗及卫生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例:黑人高血压性心脏病,白人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5)不良行为、生活方式
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中,约45%与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如,吸烟、酗酒、不洁性行为、长期静坐等
(6)其他
流动人口、负性生活事件等
四、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时间、地区与人群——移民流行病学
观察某疾病在遗民人群、移入地区居民及原居民中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讨该疾病病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环境与遗传主导作用判断
1)P原居民≠P移民≈P移入地区居民
环境为主(胃癌)
2)P原居民≈ P移民≠ P移入地区居民
遗传为主(鼻咽癌)
五、小结
• 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发病、患病、死亡)
• 疾病流行的强度指标(散发、流行、暴发)
• 疾病分布—三间分布(地区、时间、人群)